第(2/3)页 怎料早上天还没亮,李承柱便慌张的跑进来报道:“老大,不好了,邓县令又带兵过来了……” 宋阳眉头一皱,没道理啊,邓元东这个时候敢得罪自己了? 他没有那么大的胆子吧,毕竟玉米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。 “走,出去看看……”宋阳提着刀,带着人,便迎了出去。 这邓元东要是在这种节骨眼儿上闹事儿的话,那他才是真的不够理智啊。 等到宋阳出去见到邓元东的时候,氛围果然并不紧张。 邓元东带来了三百号官兵,一见到宋阳,他便赶紧迎了上来。 “哎呀宋捕头,你看看我,不请自来了,我今天带人过来只为一件事,更快的帮着宋捕头将所有的玉米收下来,称称看,到底一亩地能产多少的玉米。” 宋阳悬着的一颗心这才放了下来。 “邓大人有心了,有官兵们的加入,我们的进度肯定能快得多的……” 三百号官兵,还有村儿里宋阳请的一百来号人,去一百五十亩地里收玉米,这个阵容,何止了壮观啊。 平均每亩地里都能分到好几个人呢。 不过自然是不能每亩地几个人这样去收的。 宋阳将大家组织了起来,然后按照田亩的号数,再把官兵们跟村民们都组织成一个又一个的小组,每个小组由几个部份组成。 比如掰玉米的在前面掰,他们就只负责将玉米从杆子上掰下来,然后负责搬运的就上前将这些玉米接住,运回村里的晒场上。 等这些人走完之后,再由下一组人持镰刀将玉米杆子从根底砍断,再交由后面的人将其扎成捆。 这些玉米杆子,不论是用来喂养牛马还是用来引火当柴烧都是极好的。 正所谓,人多的力量大,随着这些人的深处,一亩田一亩田的玉米棒子被搬运工送了回来,每一亩每一亩的玉米棒子都堆在一起,然后就马上有人将它们进行称重。 宋阳就守在广场上,看到第一亩棒子被收了回来,然后进行了称重。 这些玉米都是在杆子上都晒得差不多的干包,不过还不是特别干,脱粒之后还得晒。 “一百一十二斤。” “一百二十五斤。” “一百零八斤。” 被打包好了的玉米棒子被一个个的过称,然后有好几个记录的会计将它们统计在册,方便等一下统一汇算,只要他们几个都没有出错,这玉米的称重便是准确的。 第(2/3)页